歡迎來到吉家網不動產 
川普集中火力 全力對付中國
發佈日期:2018/10/16

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,除了發動美中貿易戰外,也逼韓歐日等許多國家上了談判桌。這些談判近月來陸續完成,不但展現「川式」談判的風格及效率,更有美國「清出桌面、對付中國」之感。解讀其對台灣及本區域經貿意涵,對預測未來有重要意義。

美國去年下半年開始,對於韓國及墨、加等三個已有經貿協定且有逆差的盟友,要求進行「更新」談判,對於歐盟、日本二個尚無FTA者,則推動市場開放協商。川普政府雖然一直強調要聯合盟友組成劍指中國的貿易多國聯軍,但另方面卻不斷得罪主要經貿盟友,因此外界曾戲稱出現對抗美國的「復仇者聯盟」比較可能。

原本因各國主客觀意願不強,加上川普三不五時得罪盟友的言論,各界預期談判協商將曠日費時。不料自今年3月完成美韓FTA更新起,7月與歐盟達成共識、8月完成美墨談判,9月完成美加協商並與日本達成啟動談判共識;時至10月手中竟只剩中國議題尚未結案,跌破許多眼鏡。

歸納川普團隊談判風格,有幾個鮮明的特徵。第一是以創意製造籌碼。自今年初起美國針對鋼鋁開徵232國安威脅關稅,5月又加碼啟動232條款汽車與零組件國安威脅調查。選擇這二類產品開刀是經過精心計算的,首先鋼鋁及汽車的衰退都是美國「鐵銹帶」(rust belt)各州的痛點,而這些州多數選票投給川普;其次鋼鋁及汽車也都是韓、歐、墨、加、日五國極為重要的出口產品,關稅影響顯著。在兩個232案制裁壓力下,加上其他非經貿利益考量,各國遂陸續同意與美國開啟談判。

第二個特徵是機關設計巧妙,出招到位。例如美國在前述兩個232條款制裁中都有特別豁免條款,因此各國與美國的共識項目,都包含考慮給予對方豁免(韓國已取得鋼鋁豁免)的承諾。又如美國為迫使加拿大加速談判,於8月24日完成墨西哥談判後立即按法律規定通知國會美國的簽署意願。按美國法律對國會批准的程序規定,此舉等於只給加拿大30天的談判空間,最後確實在最後期限達標,且改名為「美墨加協定」(USMCA)。當然,相較於川普的喊話,談判結果顯示美國也做出不少讓步(例如同意日本繼續沿用在TPP的農產品關稅承諾);除表現彈性外,應該也有為11月美國期中選舉創造政績的考量。

第三個特徵是議題聚焦汽車及農產品開放。美國與韓國、墨西哥、歐盟及日本的談判議題,都包含了有關汽車的安排,包含要求對方降稅、美國消除關稅時程延長、減少重複檢驗等內容。另方面則要求日本、加拿大及歐盟透過採購、市場開放等方式,擴大美國農產品市場進入。此舉不但對選民交待,更有紓解美中貿易戰壓力的效果。

最後則是埋入選邊抗中密碼。美墨加協定中規定倘一方與「非市場」國家締結FTA時,美國可於六個月後終止協定。商務部長羅斯更於上周將此稱為「毒藥防衛條款」(poison pill provision),並稱未來也會寫入其他經貿協定中。本條雖未點名中國大陸,但意圖已極明顯。在此情況下,不但日、加及歐盟與中國大陸進行中的雙邊談判有陰影,甚至可能阻斷中國加入CPTPP的路。此外,美歐日也於9月底時發布三國聯合聲明,表示將針對第三國之「非市場導向」政策、產業補貼、扭曲競爭之公營事業及強制科技移轉等問題,共同推動在WTO或其他場合制定新規則加以規範。

若加上副總統潘斯上周發言,種種發展顯示美國似乎真的開始收斂戰場,集中火力全面對付中國,但亦代表美國可能啟動與第二輪夥伴的談判。我國亦須開始以下三個準備:是否要爭取成為第二輪對象?對於美國汽車及農產品的開放要求,如何回應?以及最後美中選邊時,如何維持區域與兩岸穩定。